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吃錯食物可能讓過動症更嚴重!營養師親授「ADHD飲食」改善症狀

吃錯食物可能讓過動症更嚴重!營養師親授「ADHD飲食」改善症狀

就跟大人有Blue Monday一樣,孩子經過較長的假期之後,也會產生「開學症侯群」的現象,例如白天精神不佳、上課不專心、焦慮不安等症狀。尤其對家有過動症兒童的父母來說,可能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協助孩子克服這樣的問題。

除了在開學前調整作息,到戶外活動穩定心情之外,已有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改變飲食內容或許能帶來幫助。

4種NG飲食習慣,恐使ADHD惡化

當今對ADHD的治療方式,多以藥物及行為治療為主。此外有許多文獻指出,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是值得一試的辦法,因學者專家發現某些食物會讓兒童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加劇,某些食物則能帶來正面的改善。

  1. 吃含有食品添加物的食品:有多項研究顯示,含有防腐劑、人工食用色素與香料的加工食品,例如糖果、零食、飲料等,會使原本沒有ADHD的小孩更加好動,加重過動兒的表徵。
  2. 引發過敏的食物:根據研究,一些會造成過敏的食物會讓孩子注意力變得不集中、更躁動,若把它們從飲食中去除,對部分過動兒會有幫助。由於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每個人並不相同,有的是麩質、有的是牛奶和乳製品。要知道孩子是否對特定食物較為敏感,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例如2~3週去除某種懷疑的食物,觀察ADHD症狀是否有所改善。
  3. 不均衡的飲食模式:長期攝取較高含量的飽和脂肪和精製糖,且水果和蔬菜吃得少,也被發現和過動症相關。
  4. 吃錯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或早上吃含太多加工品如火腿、香腸、再製肉品(雞塊、漢堡肉)等,被發現可能有損兒童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吃什麼食物能改善?研究:3種關鍵營養有幫助

  1. Omega-3脂肪酸:Omega-3是維持大腦和神經細胞功能正常運作十分重要的營養,從許多研究成果來看,無論是站在預防ADHD或改善症狀的角度,它似乎都具有潛在效果。文獻指出,過動兒血液中的omega-3脂肪酸平均濃度,和沒有這種疾病的兒童相比來得較低。因此建議多吃富含油脂的深海魚類,或透過補充魚油來獲得。另外提醒,魚肝油和魚油是兩種不同的保健食品,魚肝油主要成分為脂溶性維生素A、D,若過量攝取恐有中毒風險,切勿盲目補充,可先向兒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
  2. :這兩種礦物質是促進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的輔助因子,若兒童缺乏會影響認知發展的功能。同時在一些觀察型研究中也發現,過動兒的確有鐵、鋅含量較低的狀況。

綜合以上重點,富含全穀類、蔬菜、⽔果、豆類與魚類等較為健康均衡的型態,相對能減輕ADHD症狀。因此,提醒爸媽,孩子澱粉攝取應以全榖雜糧類為主(或至少是吃白飯);充足的蛋白質很重要,一來是鐵鋅的攝取與蛋白質相關,二是蛋白質食物中的色胺酸能幫助製造血清素。所以建議每天每一餐都要提供優良蛋白質食物,約為孩子手掌心大小。

不當的飲食型態,更易增ADHD罹病風險

在選擇吃什麼的同時,剔除不健康的飲食更是關鍵!「含有較多飽和脂肪、精製糖」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多、蔬菜水果攝取少」和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的相關性更大。

加工食品要注意的是,除了那些已經看不出食物原貌的甜點、餅乾、飲料,或培根、香腸、雞塊、餃類、丸類,許多看似為原型食物的選項可能也潛在風險。比方現在市面上有非常方便的即食雞胸肉,應看營養標示、小心不要選到含有磷酸鹽的產品。儘管有些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成分越簡單、加工製程越少的食物仍是首選。

最後做個澄清,小朋友好動、容易分心,並不等於過動症喔!通常必須經過至少6個月以上且多方面(學校、家庭、社會)的觀察,並排除其他疾病或環境因素才能確診。建議爸媽發現或聽到子女有疑似症狀時,還是要就醫讓醫師做完整的臨床評估來判斷。

ADHD飲食應用

 NG菜單NG理由建議這樣吃
早餐吐司夾火腿蛋 +紅茶火腿是加工品,而紅茶含有咖啡因吐司夾番茄蛋 +低糖/無糖豆漿
午餐炸鮭魚便當油炸方式會讓魚所含有的omega-3脂肪酸油脂氧化烤鯖魚便當
晚餐雞肉飯+鯊魚煙+貢丸湯貢丸是加工食品,鯊魚煙含有重金屬的風險較高雞肉飯+青菜+滷豆干+蛋花湯
點心1餅乾含有較多精製糖水果
點心2波蘿麵包含糖的甜式麵包皆不宜毛豆

營養師悄悄說,營養一路發

目前關於ADHD與飲食間的研究數量較少,加上在實驗過程中,飲食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受到異動的部分,因此有效性往往不如藥物來得明顯。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從這方面努力,良好健康的飲食不只適用於症狀輕微的孩子;對於已在服用藥物的兒童,也會是一個輔助支持的重點。從營養切入目的並不在於治好過動症,而是能幫助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更穩定地生長。

小朋友常感冒怎麼辦?兒童免疫力迷思解答一次看 ft.陳映庄醫師

何時該擔心小孩長不高?破解身高迷思和長高秘訣!ft.黃世綱醫師(上)

喝轉骨湯長高?打籃球會變高?揭開身高迷思和長高秘訣!ft.黃世綱醫師(下)

參考文獻:

  1. Heilskov Rytter, M. J., Andersen, L. B. B., Houmann, T., Bilenberg, N., Hvolby, A., Mølgaard, C., … & Lauritzen, L. (2015). Diet in the treatment of ADHD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 69(1), 1-18.
  2. Stevens, L. J., Kuczek, T., Burgess, J. R., Hurt, E., & Arnold, L. E. (2011). Dietary sensitivities and ADHD symptoms: thirty-five years of research. Clinical pediatrics, 50(4), 279-293.
  3. Sonuga-Barke, E. J., Brandeis, D., Cortese, S., Daley, D., Ferrin, M., Holtmann, M., … & European ADHD Guidelines Group. (2013).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DH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0(3), 275-289.
  4. Millichap, J. G., & Yee, M. M. (2012). The diet factor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ediatrics, 129(2), 330-337.
  5. Ríos-Hernández, A., Alda, J. A., Farran-Codina, A., Ferreira-García, E., & Izquierdo-Pulido, M. (2017).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ADH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39(2).
  6. McCann, D., Barrett, A., Cooper, A., Crumpler, D., Dalen, L., Grimshaw, K., … & Stevenson, J. (2007).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70(9598), 1560-1567.

更多的生活營養請關注李婉萍營養師
► 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Instagram:https://lihi1.com/9AzYH

加入好友

追蹤訂閱李婉萍營養師

分享健康營養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