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收到一位FB粉絲私訊,說自己前陣子被診斷出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大姨媽不規則、體重也跟著增加,聽說還會不孕?但將來我想生小孩啊~請問改變飲食會有用嗎?」
看她如此焦急又困惑,決定趕快來寫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其他多囊病患,也提醒更多女性朋友們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
罹患多囊性卵巢,原因、症狀有哪些?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女性內分泌系統疾病,確切致病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確,可能與遺傳、雄性激素過高或胰島素阻抗有關聯。一般症狀包括月經不規則、無月經、多毛症、雄性禿掉髮或頭髮稀疏、臉部痤瘡(青春痘)、腹部脂肪/體重增加、不孕等等。
針對多囊病患,現在最廣泛使用的診斷標準是「鹿特丹準則(Rotterdam Criteria )」,認為下列三種症狀只要符合兩種,即可判定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雄激素過高:可從多毛、長痘痘、大量掉髮等臨床表現得知,也可以進行抽血檢查確認。
- 排卵異常:月經一年內少於9次,或是月經間隔超過35天。
- 卵巢出現多囊特徵:在超音波檢查下,可發現卵巢中有許多大小不等未成熟的卵泡。
多囊性卵巢能順利懷孕嗎?會有什麼影響?
雖然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呼籲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因為它最常發生在正值生育年齡的人身上。除了可能影響生育能力之外,也可能會成為其他慢性病的高危險群,例如代謝症候群、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與子宮內膜癌等。
由於排卵不順或卵子品質不佳,多囊女性確實會有難以自然懷孕的現象。雖然當今醫學無法完全根治這種疾病,不過卻可以透過適當治療與飲食、生活上的調整,讓症狀獲得改善,所以多數患者還是有機會能順利懷孕,也可以降低前述所說的健康風險。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症狀的輕重和肥胖程度有關。所以若病人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建議應改變飲食和適度運動來減重、緩解病情。根據醫學文獻指出,體重超重者體重減輕5~10%,即能看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飲食掌握6重點,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某些飲食習慣已被證明對多囊症狀有所幫助,包括:
- 三餐定時:每天正常用餐,其中早餐特別重要。
- 均衡飲食:增加全榖雜糧、蔬菜水果的攝取。
- 選擇優質蛋白質:尤其是基於減重考量的人,為降低熱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應降低紅肉比例,以魚或雞等白肉為主。
- 避免攝取過多糖、鹽分與咖啡因。
- 減醣飲食:也就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研究認為較為均衡的飲食是每天自碳水化合物獲得的熱量來源,約為40%。並且應將一部分精製澱粉,改成低GI的全穀雜糧類,改善胰島素阻抗作用。
- 脂肪攝取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優先:研究顯示,富含健康脂肪的飲食可以維持女性的荷爾蒙平衡並預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特別是Omega-3脂肪酸,可以顯著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
- 含鋅食物:鋅含量高的食物對女性生殖系統也有好處,而學者也發現,和一般健康女性相比,多囊患者血清中的鋅濃度明顯較低。因此,鼓勵日常飲食也應適量食用生蠔、牡蠣、南瓜子、小麥胚芽等含鋅成分較高的食物。
另外,也別忘了「減少久坐」與「規律運動」,即便體重和體脂肪都正常,運動依然能帶來益處。應保持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習慣,可以10分鐘為單位分次進行。
營養師悄悄說,營養一路發
對多囊女性而言,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首要課題,因此肥胖者務必要先減重。無論胖瘦,只要是血糖高,都應配合醫師、營養師的治療與飲食醫囑,讓胰島素分泌維持穩定。假使有不孕困擾,營養師將會視個別狀況調整體重;若體重已屬正常,則會從體脂肪著手,使體脂肪率能落在標準值。
備孕養卵怎麼做?營養師這5大原則增加懷孕的可能!
備孕葉酸不可少!缺乏葉酸會如何?想補葉酸怎麼吃?ft.葉長青醫師
想懷孕女性吃什麼?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備孕飲食解密看這裡
參考文獻:
- Al Wattar, B. H., Fisher, M., Bevington, L., Talaulikar, V., Davies, M., Conway, G., & Yasmin, E. (202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lity assessment stud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06(8), 2436-2446.
- Xenou, M., & Gourounti, K. (2021). Dietary Patterns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Maedica, 16(3), 516.
- Shahid, R., Awan, K. A., Iqbal, M. J., Munir, H., & Saeed, I. (2022). Diet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e14117.
- Yang, K., Zeng, L., Bao, T., & Ge, J. (2018). Effectiveness of omega-3 fatty acid for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 16(1), 1-13.
- Xia, Y., Wang, Y., Cui, M., & Su, D. (2021). Efficacy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10(6), 6425-6437.
- Nasiadek, M., Stragierowicz, J., Klimczak, M., & Kilanowicz, A. (2020). The role of zinc in selected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disorders. Nutrients, 12(8), 2464.
- Abedini, M., Ghaedi, E., Hadi, A., Mohammadi, H., & Amani, R. (2019). Zinc status and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52, 216-221.
更多的生活營養請關注李婉萍營養師
► 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Instagram:https://lihi1.com/9AzYH
► YouTube:https://lihi1.com/0gk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