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何時該擔心小孩長不高?破解身高迷思和長高秘訣!ft.黃世綱醫師(上)

何時該擔心小孩長不高?破解身高迷思和長高秘訣!ft.黃世綱醫師(上)

「孩子的身高」是父母們很在意的議題,就怕沒有好好把握孩子的黃金發育期,導致孩子不夠高。想要長高應該怎麼做?關於長高又有哪些迷思?

怎麼知道小孩可以長多高?如何透過父母的身高預測?

在「身高」這件事上,遺傳確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要如何預測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多高?」提供以下公式讓大家算算看:
1. 男生目標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2±7公分
2. 女生目標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2±5公分
但上面算出的數值只是供參考,實際的狀況還是依個人成長條件有所不同,均衡飲食讓身體吸收完整營養,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適度分泌生長激素,都非常重要。

孩子的身高正常嗎?何時需要看醫師評估?

「小朋友的身高怎麼樣算正常?」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黃世綱醫師 指出,基本上青春期開始發育前(女生普遍8 -13歲前,男生大概9-14歲前),一年應該長4-6公分。如果一年沒有長到4公分,就要當心了。除了這個判斷方式外,詳細還是要看孩子的生長曲線(可以參考黃世綱醫師整理的文章:生長曲線圖哪裡找?網路生長曲線資源大蒐集)。
「那要怎麼判斷是否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孩子學校每學期的健康檢查,量出來的身高若是低於第3百分位(亦即在100個同齡同性別的孩子中,身高在倒數第3名以下),就會接到學校的轉介單,這時候就會建議爸媽帶孩子來小兒科,讓醫生進行評估。

小時候矮長大一定會抽高?身高和生長板有什麼關係?

身高成長的關鍵,在於身體的「生長板」。「生長板」是四肢骨骼負責生長的區域,在X光上,看起來像是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縫隙,醫師會評估縫隙大小來判斷生長板閉合的程度。此外,醫生一般會以「左手」的生長板變化來代替全身的狀態。身高成長的週期其實也有季節性的差別,就像植物一樣,秋冬會長比較慢。有些人會以為,小時候矮,長大一定會抽高,但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一直等待,錯過治療的時間就可能再也長不高。一般黃醫師會建議,看診評估的黃金時期會在國小畢業前的階段,那時正剛開始發育,生長板的變化也會快一些,如果是很在意的爸媽和孩子們記得特別留意。

生長 成長 骨骼 生長板 變化 年紀
圖/不同年紀手部骨骼的變化(資料來源/黃世綱醫師)
小孩 孩童 兒童 身高 生長 生長板 縫隙 閉合 手 黃世綱
圖/生長板閉合的過程(資料來源/黃世綱醫師)

想長高高要怎麼做?睡眠、運動、飲食不可少!

影響身高有三大因素:遺傳、性別和後天的條件。遺傳無法改變,性別也是天生的,最後還有睡眠、運動、飲食可以努力。有助身高的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到早上6點,黃世綱醫師會跟來看診的孩子說,想像有班會載你去長高的公車,一週有7班,時間過了就會搭不到。但如果說一週有搭到5班,偶爾沒搭到,也不用太苛責自己。書可以再唸,身高卻不能等,除非不在意,不然想長高就要把握睡眠時間。睡眠是身高的一大關卡,另外像飲食的問題「吃什麼可以讓孩子長得更好?」可以參考下方連結裡的文章喔!

孩子長高吃什麼?掌握營養6關鍵促進骨骼發育

如何才能長高不長胖、增加抵抗力?想長高不長胖怎麼吃?

想長高就要猛喝牛奶?小孩怎麼喝才健康?解決牛奶3大常見營養疑問

生長激素 濃度 時期 睡眠 夜晚 晚上 小兒科 黃世綱
圖/生長激素在不同時間點的濃度變化(資料來源/黃世綱醫師)
睡眠 身高 生長 小孩 兒童 青少年 學齡 國小 小兒科 黃世綱
圖/孩童青少年建議睡眠時間(資料來源/黃世綱醫師)

18歲成年後居然還長高了?早上量身高真的會比較高?

與黃世綱醫師對談時,婉萍營養師提到有個男生大學很愛打排球,到畢業還是每天打4小時,結果居然發現自己長了1公分!「真的有可能過18歲還會長高嗎?」黃醫師說,這是有可能的,但應該說是「恢復到原本應有的高度」。因為脊椎與脊椎之間的椎間盤,承受著軀幹的重量,加上隨著年紀老化都會對身高造成影響。講到這裡,婉萍營養師再發問,自己診所安排的健檢通常是早上,每次去量身高都比印象中的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根據黃醫師看到的研究指出,早上因為身體剛休息完,身高會平均比下午多0.5-0.8公分。這兩個例子說明了,即使已經過了成長期,身高還是有望透過調整椎間盤的延展性 (像是運動),變得更高一些!

喝轉骨湯長高?打籃球會變高?揭開身高迷思和長高秘訣!(下)

收聽「女人大小事」Podcast節目:爸媽!我要怎麼長高高!ft.黃世綱醫生

更多的生活營養請關注李婉萍營養師
► 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Instagram:https://lihi1.com/9AzYH

加入好友

追蹤訂閱李婉萍營養師

分享健康營養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