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早診早治,大腸癌九成可治癒!「症狀ⅹ期別ⅹ預防復發」懶人包

早診早治,大腸癌九成可治癒!「症狀ⅹ期別ⅹ預防復發」懶人包

根據國內流行病學報告指出,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人數,每年都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且罹癌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自民國95年第一次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後,已蟬聯十大癌症之首連續14年。假使能及早發現,大腸癌五年存活率超過90%,不過若已到末期,甚至擴散至淋巴結或遠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才被發現的話,則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20%。

若罹患大腸癌,能早期發現嗎、可能出現的病徵是什麼?治療方法有哪些?治療後如何避免復發?幾個常見的腸癌相關問題一起來了解。

大腸癌初期症狀有哪些?

大家常聽到的「大腸癌」泛指結腸癌和直腸癌,因此又被稱為大腸直腸癌、結直腸癌。其實,腸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數患者自己並不知道,而是透過做糞便潛血檢查或進行大腸鏡檢查時才發現異常,而這正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十分重要的原因。

隨著腫瘤的生長和位置不同,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 便中有血或黏液:很多人經常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
  2. 排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或腹瀉,或兩種交替發生
  3. 大便型態改變:糞便變得細小
  4. 長期腹部不適:例如痙攣、脹氣或疼痛
  5. 常有便意感,但排便時總覺得沒排乾淨
  6. 貧血、虛弱或疲勞
  7. 體重莫名減輕

如果有上述症狀,不要過度擔心或胡亂猜測,應先向專科醫生諮詢。除了大腸癌之外,也可能是由癌症之外的病因引發,想知道這些身體變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到醫療院所看診。

大腸癌共分5期,如何定義、治療方式是什麼?

關於大腸直腸癌的分期,目前是採用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AJCC)的TNM系統,分成0期~4期,即依據腫瘤大小、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或有遠端器官轉移來判別。

第0期:是大腸癌最早的一個階段,又被稱作原位癌或黏膜內癌,是指病灶未超出結腸或直腸內層(黏膜)

第1期:腫瘤侵犯的範圍位於內腸壁

第2期:腫瘤侵犯至腸壁表面

第3期: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

第4期:癌細胞擴散、轉移至肝肺等器官 

當確診為大腸癌後,醫師會視腫瘤期別、生長的位置,以及病人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做整體評估,擬定個別化的治療策略。通常一二期治療方式會以手術切除為主,第二期的高危險群與第三、四期會加上化療,第四期還會使用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假使末期病人已有轉移無法手術的狀況,則會考慮先施以化療和標靶治療來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

預防大腸癌復發!務必掌握6大重點

相信對許多患有大腸癌並已完成治療的人來說,經常擔憂「會不會復發,儘管術後仍免除不了再發的可能性,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藉由幾種方法來降低風險,或提升早期覺察復發的機率。

  1. 規律返診並接受檢查:請遵循醫師囑咐定期回診追蹤,通常會建議大腸癌患者於手術後兩年內,每3~6個月回診1次,之後每6~12個月回診檢查,抽血驗癌胚胎抗原(CEA)指數。術後一年每年應做1次大腸鏡檢查,其他可能的檢驗包括:腹部、骨盆、胸部的CT檢查及電腦斷層掃描。
  2. 飲食調整: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取量,高纖飲食多吃全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含有較多纖維的食物。
  3. 戒菸、少喝或不喝酒:抽菸和飲酒都是致癌的危險因子,能不碰最好。
  4. 提升活動量、持續運動:多項研究指出,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同樣會提升大腸癌罹病機會,多動少坐、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將可降低復發率。
  5. 控制體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或超重會增加大腸癌復發的風險,提醒要維持健康的體重。
  6. 保持好心情:長期處在憂鬱、焦慮或恐懼等負面情緒,會使人降低免疫力,學習管理壓力、調適情緒也很重要喔! 

營養師悄悄說,營養一路發

想要預防大腸癌,除了飲食中盡量選擇高纖維的食材,還有「蔬果579」的飲食法則。剛開始可以從5份蔬果做起:一天菜單至少有2個拳頭的水果,加上3個拳頭的蔬菜,再減少加工製品的比例,像香腸、火腿、貢丸都不建議吃,這些都對預防大腸癌有幫助。

提供3點「預防大腸癌檢測」大家來看看是否做到?如果有打勾,就代表離大腸癌又遠了一步,繼續保持,持續加油!

  • 3個拳頭大的蔬菜/天
  • 2個拳頭大的水果/天
  • 只吃加工肉品1次/週

照大腸鏡檢查前要低渣飲食!低渣飲食可以怎麼吃?

便便裡驚見食物原貌!是不是代表營養吸收差、消化不良?

參考文獻: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710284/
Association of Survival With Adherence to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 After Colon Cancer Diagnosis: The CALGB 89803/Alliance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41068/
Physical activity, obes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in cancer etiology: epidemiologic evidence and biologic mechanism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626056/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Roundtable Report on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584169/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 Mass on Colorectal Polyp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olorectal Cancer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935119/
Obesity and cancer–mechanisms underlying tumour progression and recurren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992860/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Weight in Cancer Survivorship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008316/
Lifestyle factors in cancer survivorship

更多的生活營養請關注李婉萍營養師
► 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Instagram:https://lihi1.com/9AzYH

加入好友

追蹤訂閱李婉萍營養師

分享健康營養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