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滷肉飯、蒜泥白肉……,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吃哪一種豬肉料理呢?前陣子萊克多巴胺美國豬明年將進口來台的新聞沸沸揚揚,關於食安問題很多人都做了探討。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幾次出國工作、旅遊的經驗裡,還是覺得台灣豬最好吃。至於國產豬肉為何美味,其實從飼養過程、環境管理到溫度控制都是關鍵喔!

超講究的飼育方式,養出安全、健康好豬
1.肉質肥瘦比例佳:目前台灣養豬產業多以藍瑞斯豬、杜洛克豬和約克夏豬品種為主,是因為牠們最適合台灣環境飼養,而且肥瘦肉比例最適中。
2.無羶臭味:台灣國產豬在公豬出生約10天便會進行去勢,因而不會有費洛蒙強烈的氣味,也就是俗稱的「公豬臭」。
3.保持清潔健康:
「勤洗澡」―不同於歐美國家為了省水,加上氣候較乾冷,並沒有每天幫豬隻洗澡的習慣,台灣豬可是每天都會洗澎澎的唷!
「高床飼養」―許多台灣豬農會搭配高床式養豬法,可以讓小豬在相對溫暖的環境生長,降低生病機會,也不會接觸到地面上的排泄物,減少味道沾染。
「運用水簾創造良好環境」―水簾式的設計能讓豬舍維持在26~28度、相對涼爽的環境裡。豬豬跟人類一樣,身體舒爽了也就會有比較好的胃口,三餐正常吃得好、體力好,自然不容易感染病菌。而且水簾式的養殖環境兼具了通風優點,也能避免因空氣流動不佳而成為病菌、細菌滋生的溫床。
「飼料餵食」―可別以為豬都只能接收那些人類不吃的廚餘,已經有不少台灣豬都改吃營養成分和配方都更均衡的飼料囉!有了完整的營養攝取,豬隻的健康狀況也會更好,才不會營養不良不均衡,有些飼料甚至還會添加益生菌、中草藥或香料,對降低豬肉腥味、增加獨特風味都有幫助。
4.飼養期長、成熟度更好:國產豬一般都在自然健康養成七個月後才屠宰,國外則通常飼養達到五個月就能進行,這種未成熟的小豬在風味和口感上相對就比較沒那麼好了。

冷鏈肉品安心吃,可認明CAS標章
過去每每爆出病死豬事件時,大家都會害怕不已!事實上現在台灣豬隻都會經過獸醫確認檢驗,非染病或死豬才能進到屠宰、拍賣程序,一般向自己信任的攤商購買,大多不用擔心買到黑心豬肉。假如想要確保自己購買的是安全更有保障的台灣豬,不妨選購有CAS標章的冷藏或冷凍包裝肉品;此外,針對國產的生鮮豬肉,農委會前幾年也推出了追溯系統,只要掃描肉攤標示牌上的QRcode,便能查詢到肉品來源,大家不妨留意看看。
希望吃到新鮮、安全的豬肉,到底該選現宰的溫體豬肉,還是改買冷凍或冷藏肉品呢?其中,豬隻屠宰後的處理會是兩者主要差異之一。由於豬在宰殺後會有一段解僵熟成期,此時會出現我們所喜愛的風味,但環境要是沒有控制好,便會產生細菌,導致肉品腐敗。尤其是台灣夏天氣溫很高,在室溫下宰殺分切的豬肉一旦曝露過久,腐壞或招致蚊蟲的機率也就越高。
而經過CAS驗證的肉品,無論從切割、解僵等生產過程,直到物流運送、保存,都維持在低溫的環境中。當冷鏈管理的每個環節都能做好,代表豬肉的生菌數也最少,相對吃得更安心與健康喔!
(本文經專研食品科學領域的紀學斌博士審稿)
► 相關推薦書籍-『把討厭蔬菜變好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221
► 訂閱健康與飲食素養Youtube:http://pics.ee/14lul
►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關注TikTok(ID:wanpinli):https://vt.tiktok.com/R3NmFm/
► LINE@ID:@imi627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