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偏胖的王先生,多年來一直有胃酸逆流的不適症狀,卻從未就醫。直到近來吃下東西後覺得食物老是卡在胸口很難受,遂前往腸胃科就診。不料,接受檢查後竟被醫師診斷為食道癌,而這時的他年紀還不到30歲。
根據健保署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受胃食道逆流所苦,然而卻有許多人輕忽或不自知。關於胃食道逆流,應如何防範?又有哪些症狀可能被忽略?接下來將由敦仁診所肝膽腸胃科院長蕭敦仁醫師與大家分享正確觀念。
氣喘、胸痛、咳嗽超過兩週沒好,可能是胃酸逆流作祟
胃食道逆流在症狀表現上,可區分為典型及非典型症狀。前者包括明顯的胃酸逆流感、火燒心、吞嚥困難及吞嚥疼痛。而「非典型症狀」指的是容易讓人誤判因而找錯科、看錯病,包括:
- 慢性咳嗽:一般咳嗽超過兩週未癒,病人就要特別注意。以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咳嗽來說,通常發生在吃完飯後,此外採取平躺姿勢時,胃酸往上跑引發咳嗽的情況也會變得更嚴重。
- 咽喉異物感:患者常會不自覺的乾咳,忍不住想清喉嚨。
- 咽喉炎:胃酸衝上咽喉而出現疼痛現象。
- 慢性聲音沙啞和中耳炎:胃酸逆流造成聲帶受損,或刺激耳咽管導致中耳炎。
- 口水過多:患者可能一句話都還沒講完,就想吞口水,這是因為胃酸刺激食道造成副交感神經被刺激,引起大量唾液分泌。
- 氣喘:由於胃酸嗆到氣管而引發。
- 非心因性胸痛:「不是」因心臟所引起的胸口疼痛。
- 牙齒敏感、易酸軟疼痛:胃酸逆流至口腔,因而侵蝕到牙齒的琺瑯質。
- 睡眠障礙:患者會有睡到一半被胃酸嗆醒的經驗。

食道長期被胃酸刺激,恐演變為癌症!
屬於強酸等級的胃酸,本應好好待在胃部幫忙分解食物和殺菌,卻向上流到食道造成不舒服。而食道並不像胃有黏膜保護著,當食道表皮細胞一再遭受侵蝕便會形成發炎,久而久之將進展成癌前病變「巴瑞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可能是一般人的30~60倍。
目前,胃鏡仍是用來評估胃食道逆流嚴重度的主要工具,至於哪些人應接受胃鏡檢查呢?蕭敦仁醫師指出若有以下幾個徵狀,懷疑胃可能已出現異狀:
- 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 未刻意控制體重的情況下有體重減輕情形
- 貧血或有血便、糞便呈深黑色等腸胃道出血現象
- 胸痛

「按醫囑服藥+調整生活型態」,有效防治胃食道逆流
服用藥物有助緩解不適、控制病情,但想要真正治根,還必須搭配生活與飲食習慣的調整。尤其提醒大家不可長期自行購買成藥解決,需經醫師診斷後根據症狀評估用藥,若是持續過度服用胃藥,胃酸分泌減少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同樣也是食道癌癌前病變的高風險群。
無論你是偶爾的胃酸逆流,或是正在接受治療,建議應從日常生活一併著手改善:
- 忌甜食、避油膩:胃和食道交接處的「賁門」會受飲食內容影響,其中甜食和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吃下肚,賁門會變鬆使胃酸逆流。
- 不要吃太飽、不要吃太快:吃得太多太急,胃部壓力瞬間過大也會讓胃酸往上跑,用餐宜七、八分飽即可。
- 避菸酒:這兩個危險因子都容易使食道括約肌變得鬆弛。
- 學習調適生活壓力,消除緊張與焦慮:過於忙碌、壓力太大的人,自律神經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對腸胃蠕動造成影響。
- 天氣變化要小心:當氣候溫差太大,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季節交替時自己需多留意。
- 維持排便順暢:長期便祕不順,也會向上擠壓到胃部,誘發胃食道逆流。平時應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
- 健康減重:肥胖者的胃內壓力較大,BMI值≧24的人應透過適當方式減輕體重以降低腹壓。
- 吃飽勿立刻躺下、睡前3小時勿進食。
- 床頭抬高:將床頭處的床腳墊高15~20公分,但不宜採用堆疊枕頭方式墊高身體,恐造成落枕。
- 勿穿過緊衣物:穿著緊身衣或緊身褲,同樣會增加腹部的壓力。
想有好胃要從日常飲食開始!《護胃聖經台灣版》傳送門

《年後鬧腸胃 又讓你胃食道逆流?》完整影片
延伸閱讀
► 訂閱健康與飲食素養Youtube:http://pics.ee/14lul
►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FaceBook:http://pics.ee/14lv1
► 關注TikTok(ID:wanpinli):https://vt.tiktok.com/R3NmFm/
► LINE@ID:@imi6277c
Pingback: 冬天薑真的可以暖身體嗎?好處有哪些? - 李婉萍營養師